在自貢市富順縣獅市古鎮馬安村的沱江東岸,有一道奇特的風景:2萬多個傳統曬醋陶缸,星羅棋布排列在面積達1000畝的山間丘陵中,蔚為壯觀。而曬醋發酵所散發的縷縷麥香撲鼻而來,沁人心脾。
這里是自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——“千天百味” 曬醋天然曬場。預計到2024年,當地將依托這2萬多個"醋壇子",建成千天百味曬醋博物館和非遺文化廣場,以宣傳曬醋產業優勢,推動自貢地區曬醋產業發展,展示、保護、傳承曬醋技藝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,建成生產性保護基地。
千年古縣富順,有著千年的鹽文化和醋文化。早在北周武帝(公元561-571年)年間,食用調味曬醋隨著當地鹽業的興盛,即已產生,至明、清已然風靡川南地區。
據清同治8年(1872年)的《富順縣志》記載,清道光28年(1848年)富順人張廷清、宋同順、鄒從山合伙創辦“同泰順醬園”,年產曬醋1000余斤。“同泰順醬園”的掌缸師為徐大安,人稱“徐八爺”,他是富順地區公認的曬醋技藝第一代傳承人,其徒弟李八爺為第二代傳承人,后經曾洪發,汪智華,傳至第五代傳人汪立秋。汪立秋現為自貢千天百味食品有限公司技術總監。
“千天百味”的前身為曬醋第四代傳人汪智華自建的“汪師傅曬醋坊”,以及第五代傳人汪立秋繼承父親作坊而更名的“阿秋曬醋坊”。汪智華為潛心研究中藥制曲和手工制醋,毅然在家開設釀醋作坊,作為研究實驗基地。為擴大生產規模,弘揚曬醋技藝文化,“阿秋曬醋坊”于2015年與人合伙投資8000余萬元,在馬安村建成天然曬場和年產5000噸的曬醋配套車間。
千天百味曬醋以地下水、精選麩皮、優質大米為主要原料,歷經蒸煮、發酵、日曬、陳釀等四大工藝流程及淋醋、澄清、日曬、滅菌等20多道工序,融入紅棗、山藥、藿香、喬麥、山楂等近百種中藥材。堅持采用歷史傳承手工古法、使用傳統生產工具生產。傳統制作工藝、手工勞作,原料拌和粬藥等全靠工人原始鏟動,裝料曬壇時工人們赤臂赤腳在壇上踩壓,成為現代工業企業發展中難得一見的傳統手工業風景線。
該醋封壇后,需經過天然曬露三年以上,故美其名曰“千天百味”。天然曬露時間長達3年以上,這在國內醋行業中極為少見。而在曬露過程中,每年立春、秋分后,每口醋壇都需要進行翻動,并不時根據節氣的變化,缸口需要旋轉方向,追尋太陽的位置,達到充分的日曬。歷經長達一千天以上的日月精華,最終凝聚出調味精華。
“經過三年手工曬制的曬醋有三大特色,一是濃稠,可將曬醋直接掛在墻上,可謂底蘊十足;二是顏色為自然沉淀的深褐色,色澤均勻通透;三是原汁原味的原香,既有歷史的厚重感,又有由內到外的自然醇香,越品越有回味。” 自貢千天百味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家臻說。
千天百味曬醋,色澤均勻,棕紅醇厚;汁濃味酸,回味卻微甜,帶著些許中藥的草本香氣,久存不腐,營養豐富,富含16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。
如今,千天百味曬醋在繼承傳統秘方和技藝的基礎上,特別研發出“養生醋”和“火鍋醋”。“養生醋”主要針對中老年人開發,具有一定降血脂、增強免疫、調理腸胃和氣血之功效;“火鍋醋”主要針對年輕人群開發,具有去油膩、清熱解燥之功效。
傳承千年的自貢古法曬醋釀造技藝,是自貢市及富順縣不可多得的傳統文化傳承,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和傳統技藝傳播價值。它是自貢“千年鹽都”和富順“才子之鄉”文化遺存的重要見證,代表了當地非遺文化中民間技藝的一大特色,對于促進地方產業發展和推動鄉村振興,發揮著重要作用。